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中国人以粮食谷物为主体的饮食习惯已经沿袭了数千年。
现在,无论是健康栏目,还是营养学家,都很推崇“吃些五谷杂粮”这一观念。
其实,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代的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了『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。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精益气』的饮食理论。
自古以来,中国人就秉承『治未病』的理念。在悠久的历史摸索中,探索出了『药食同源』的宝贵观点。
中医认为五谷既是食物,又是药物,有食疗滋养的功效。五谷搭配五果、五畜、五菜等食用,对人体益处更大。
现在,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是『五谷杂粮』,『五谷杂粮』又有什么作用?
『五谷杂粮』的说法有相当久远的历史,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对『五谷』、『杂粮』的概括也不尽相同。
先秦时期
先秦早期的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中,『五谷』被称之为:粳米、小豆、麦、大豆、黄黍。
而在先秦后期的战国时代的《孟子》中,称『五谷』为: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。
2.明朝李时珍时期
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谷类有33种,豆类有14种,『五谷』总共47种之多。
这是因为先秦时期的食物比较单一,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,中外交流愈加频繁,越来越多的外来食物在中国繁衍生根,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。
如我们现在经常吃到的大蒜、香菜、核桃、胡萝卜、菠菜、花生、玉米、红薯、土豆、南瓜、四季豆、西红柿、辣椒等,包括宋朝时期普遍种植的占城水稻,曾今都是来自国外的“舶来品”。
现在所说的『杂粮』包括:高粱、小米、荞麦、燕麦(莜麦)、大麦、糜子、黍子、薏仁、绿豆、小豆、蚕豆、豌豆、豇豆、扁豆、黑豆、花生等。
先秦时期的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在谈到饮食养生时,将『五谷为养』放在第一位,认为五谷是人们日常饮食的基础。
古代中医书籍中就有关于『五谷杂粮可养五脏』的记载,而早在古代民间也有『一谷补一脏』的说法。
那么,『五谷为养』究竟是养什么?
下面,我就和伙伴们一起来了解吧~
1. 养气血
五谷杂粮是气血生化之源,人们吃进去的五谷杂粮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,会转化成气血。
气血是人之根本,气血充足则人精神充沛,反之,气血不足的人往往小病不断。所以人每天都应该吃点五谷杂粮。
2. 养五脏
五谷杂粮可以安养五脏,早在古代,中医就有『一谷补一脏』、『五色入五脏』的理论。
『一谷补一脏』理论认为,每一种食物,都能滋养人体的器官。比如小米补脾胃、大米养肺、小麦养心、大豆养肾、高粱滋肝......
『五色入五脏』理论认为五种颜色(绿、红、黄、白、黑)的食物,属性不同,归经也不同,各入不同的脏腑,各有不同的养生保健功效。
『五色入五脏』具体体现为:绿色养肝,红色养心,黄色养脾,白色养肺,黑色养肾。比如黑色的黑芝麻、黑米养肾,红色的西红柿、火龙果养心......
现代科学研究证明,食物的营养价值确实与食物的颜色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在中医养生看来,五谷不仅可以裹腹,能填饱我们的肚子。还是食疗养生的上好食材,滋养着我们的身体。五谷杂粮滋养身体的作用,一点不亚于肉类和果蔬。
『五谷杂粮』不仅有食疗滋养功效,而且相对于精米精面,五谷杂粮更有很多优势。
那么,我们一起来看看『五谷杂粮』的优势在哪里吧~
1. 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
膳食纤维被称为人体的“第七营养素”(前六种营养素是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矿物质、水)。它的的主要作用有降糖、降脂、减肥、通便。
由于加工程度的不同,五谷杂粮保留了比细粮更为丰富的营养成分,五谷杂粮有『第七营养素』的美称。
2. 中和人体酸碱度
五谷杂粮的食物偏碱性,可中和人体酸性环境,缓解疲劳,增加体能。
尤其是劳累过度或者是感觉身体疲乏的时候,用五谷杂粮煲粥、煮饭食用,能缓解疲劳,促进体能的恢复。
3. 维生素B1含量高
维生素B1能增进食欲,促进消化,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。
本来水稻、麦子的维生素B1含量并不比粗杂粮少,但是加工成精粮后维生素B1就有大量损失。
而粗加工的五谷杂粮能相对较多的保留维生素B1。
天生万物,独厚五谷。
五谷得天地之气最全,
得水土之气最厚。
现代,很多人错误的认为饮食的美好就是吃得精细、吃得香。长期“食不厌精”地吃精米、精面等精加工食物,五谷杂粮摄入不足。
这样的最终结果是体内缺少纤维素和一些营养素,身体也呈现出各种问题,导致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多发。
若能经常食用五谷杂粮,吸收来自大自然的能量,感受返璞归真的质朴生活。
不仅能滋养身体、均衡饮食营养,起到调节健康的作用,更可以防止许多“现代病”的发生。